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武康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武康路南北连接了繁忙的淮海中路和幽静的华山路,是一条有37处历史建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其中有14处好的历史建筑,是名副其实的“名人路”。
漫步在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路上,两旁的古树郁郁葱葱,不时可以看到散落路边的欧式建筑。武康大楼是武康路的标志性建筑,由有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大楼通体的红色砖墙、转角挑阳台、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等,颇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韵味。武康大楼造型犹如一艘等待起航的巨轮,所以也不难理解它的旧称“诺曼底公寓”的由来了。吴茵、郑君里、赵丹等电影艺术家曾居住在此,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小姐现在是这里较大的业主。
一幢接一幢的名人故居是武康路一大特点。113号是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的故居,宁静温馨的旧居是巴金在上海最后也是居住时间较长的地方;393号英国乡村式花园洋房是黄兴的故居;40弄1号是唐绍仪旧居,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复古大气......
除了名人故居,这里还有其他特色老洋房。390号的上汽公司办公楼,红顶白壁的地中海风格小房子与其他老洋房格调不同;99号是正广和老屋,这幢独立洋房尖顶耸立,在白色高墙和绿枝的掩映下显得珍贵而神秘,电影《色戒》在此取景。
若想细细品味武康路的前世今生可能需要花一天时间,这里也有不少咖啡店和餐厅可以休息。位于376号的武康庭外围是三座老洋房,花团锦簇中有一家叫Coffee Tree的餐厅人气很旺,点一份蔬菜Panini配上一杯香浓的咖啡,很是满足。378号的Farine咖啡馆弥漫着淳朴的法国乡村味道,这里的羊角被誉为“上海很好吃的可颂”。
思南公馆名字来源于思南路。该区域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开发,随后的十年间,辣斐德路以南,马斯南路(今思南路)以东,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以西地区的花园洋房陆续建成,吸引了大批当时的军政要员、企业家、专业人士和知名艺术家迁入,使该地区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居停和汇聚之所。
今天,思南公馆将49栋经过修缮的历史建筑以及9栋新建筑组成4个相辅相成的功能区 – 酒店,商业,住宅及办公。思南公馆已然成为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和历史建筑保留保护项目之一,集人文、时尚和历史底蕴于一身。
多伦路邻近鲁迅公园,是一条长五百多米的"L"型小路。沿路随处可见红砖或青砖的复古小洋楼和人物雕塑,很适合拍照散步。众多文豪曾在此居住,现今有不少艺术展馆,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从"L"型的尾巴步入这条文化街,先进入眼帘的是多伦现代美术馆,再往前有座基督教教堂,是当年住过不少外籍人士和留学归来的新派人士的鸿德堂。继续向前,可见一家旧书店隔壁是栋黄色外墙的新式洋房,这里曾为日本海军武官住所。
拐弯处是一座四层楼高的钟楼"夕拾钟楼",走几步路便可看到一条名为"景云里"的弄堂口,这里曾经居住过瞿秋白、陈望道、茅盾等一群左联作家,而在201弄2号还留有左联会址与纪念馆,曾是文化界的藏龙卧虎之地。
多伦路上还有坐落着许多小资情调的咖啡馆和小型的民间收藏馆,比如上海报纸博物馆、上海民间南京钟收藏馆、上海多伦路地区海派文化馆等,另外能看到上海文物商店文物艺术品展示厅。
逛完多伦路,还可以接着逛另一条特色小路——甜爱路,多伦路北端沿四川北路往东走150米即到。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城隍庙旅游区坐落着豫园和老城隍庙两个主要景点,是初到上海的游客不可错过的地方。在此可以领略到上海的民俗风情,品尝地道的上海小吃和本帮菜。而每到夜晚,仿古建筑群上缤纷的景观灯也使这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城隍庙旅游区位于市中心黄浦区东部的老城区,是集景点观光、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大片区域。除了豫园和老城隍庙这两个主要的收费景点,还有九曲桥和湖心亭等开放性的小景点。这里的南翔小笼包不可错过,也可以坐在绿波廊餐厅内,边品尝上海本帮菜边欣赏楼下来来往往的人群。
城隍庙旅游区是个常年人头攒动的地方,因为这里还是个有名的商业区。这里有数栋小商品批发商城和综合性商场,以及非常多的金店、珠宝店,更有众多餐饮老店,在这里还可以购买到各种上海土特产。
上海豫园位于上海豫园旅游商业区的东北部,与上海城隍庙、上海豫园旅游商城毗邻,是知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1982年被国 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五十余年历史。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自家的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
“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豫园肇建初始,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整座园林规模宏伟、景色秀美。
现豫园占地2公顷,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
豫园内至今还保存着“海派书画”发祥地—“藏书楼”、上海小刀会起义指挥部所在“点春堂”等史迹。历代古人对豫园有“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等赞誉。
众多国内外政要首脑和名人都曾来到豫园参观访问,是上海一张难得的传统文化名片。
景点/场馆
外滩位于黄浦江畔,全长约1.5公里,是上海城市象征意义的景点,风格迥异的万国建筑群和浦江夜景是它的精华所在。
外滩矗立着几十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知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等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建筑并非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不是建于同一时期,却拥有一种独特的和谐美。外滩多种建筑风格,其中包括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哥特式等,这些都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也是黄浦江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夜晚来临,两岸霓虹灯交辉相映,搭乘浦江游船或渡轮,游于黄浦江上,江风阵阵拂面,一边是见证历史发展的外滩,一边是上海现代建设的地标陆家嘴,还有外白渡桥的倩丽身影,可以让你换个角度欣赏这个繁华都市美丽的样子。
外滩观光隧道连接外滩和浦东陆家嘴商圈,是我国第一条越江行人隧道。游客可以乘坐全透明观光车在色彩变换不断的隧道中穿越黄浦江,犹如时空穿梭一般。隧道内壁有各种奇异的色彩变换不停,音响效果与眼前的景观变幻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震撼。
隧道包括“时光隧道区”,“穿梭区” 和“岩浆喷射区”等主题,绚丽的光影效果让人感觉仿佛进入另一般天地。此外,隧道里新增了“音幻世界”、“深海珍奇展”等休闲游乐项目,适合游客带上孩子一起在假日里好好玩上一把。
隧道的周边还有环球猎奇馆以及3D魔幻趣味馆,适合游客拍照取景。之后,游客们也可以在南京路步行街体验小吃和购物,有时间的游客可以一并游玩周边的东方明珠,外滩等上海地标型景点。
景点/场馆
东方明珠矗立于上海浦东陆家嘴,与外滩隔江相望,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若在267米高的空中旋转餐厅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申城夜景,更是超凡的体验。
东方明珠塔高468米,由11个大小不一的球体串联一体,此设计来源于“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意境。登上三个主球体,可站在不同的高度品赏浦江两岸的城市风光,尤其站在259米高度的全透明观光廊上,以“空中漫步”的独特方式欣赏申城全景。而夜晚登临观光层感受“不夜城”夜幕下的绚彩,更是难忘的享受。
东方明珠还是娱乐、美食、博览以及购物的小世界。在塔座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可以了解到上海近代历史的变迁;在东方明珠95米“高空VR过山车”一起尖叫一起飞;玩累了,可以到旋转餐厅品尝世界各地美食、欣赏现场制作与烹饪表演。结束旅程时,可至特色商品楼层选购纪念品,或买张明信片、盖上空中邮局的邮戳,寄给自己或者想要祝福的亲友。
东方明珠全透明观光廊高度259米高度,周长150米,宽2.1米,是全球唯一的360度全透明观光廊。站在全透明观光廊上,以“空中漫步”的独特方式欣赏申城全景,体验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受。
263米主观光层位于东方明珠的第二个球体,可以360度领略上海的美景,举目浦江两岸,深度了解上海的沧桑巨变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位于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内,是反映上海近代历史变迁的形象陈列。整个陈列馆由“华亭溯源”、“城厢风貌”、“开埠掠影”、“十里洋场”、“海上追踪”、“建筑博览”、“车马春秋”七个部分构成。
陈列馆采用“融物于景”的场景化展示手法,辅以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将文物、道具和模型融于一体,是集历史、文化、鉴赏于一体,具有创新理念的陈列。参观陈列馆,是在穿越历史,是在走过一个时代,让观众迫寻海上旧梦、景仰现代史实,品味上海悠久的文化。
景点/场馆
乘船游览黄浦江是领略上海都市繁华景色的游览方式之一,做为上海的百年老码头,从十六铺码头出发,黄浦江以西是外滩万国建筑群,黄浦江以东则是现代化的陆家嘴金融区。等到夜幕降临时,两岸灯光璀璨,景色更是美丽。
十六铺码头有3个区域,有着“快乐船长”、“龙船”、“水晶公主”、“精华游”等多个航班。游船从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十六铺码头出发,顺江而下,首先看到的便是摩天大楼云集的陆家嘴金融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地标性建筑都在这里。再经过气势恢宏的杨浦大桥和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外白渡桥,就是古典庄重、集多种建筑风格的万国建筑群了,风景十分美丽。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提到南翔,要先想到的是上海特色美食“南翔小笼”,仿佛是当地的象征,其实南翔古镇不仅有小笼,还有许多文化遗迹值得追寻。南翔古镇拥有1500年的历史,古镇内有上海较大的江南园林古猗园、南翔老街、留云禅寺、南翔双塔等,体现了深厚的古韵文化。
南翔古镇交通方便,地铁11号线“南翔”站出来,离地铁站较近的景点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的古猗园,一般先游玩古猗园。古猗园不同的季节根据当季开放的花不同,有不同的花展,春天有海棠,夏天有荷花,冬天有腊梅、水仙,有名的是夏天的荷花,成片的荷花点缀着古猗园的亭台楼阁,使园林看上去更加别致;元宵节古猗园还会举办灯展。
若是早上到的南翔,游完古猗园差不多是中午。园内的上海古猗园餐厅大概是上海所有南翔小笼的鼻祖,南翔古镇上的小笼也以这家店为龙头,想要大快朵颐,却先要面对排长队的超多顾客,如果不执着于非要在南翔小笼店中的“老大”那品尝小笼,其实南翔古镇到处都有小笼店,可以步行到南翔老街,随意找一家坐下,味道都是同样好的。
从古猗园向西走500米,到河边再往北走200米就能到南翔老街。想要看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景色,都在边上清冷的小路上,不经意地转一个弯,就能看到河边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墙隙里长着绿色植物,河上没有修饰过的小桥,鹅卵石铺的路,老房子下延伸进河里的台阶上挂着拖把,时间仿佛停留在上海的7、80年代。算是南翔老街上,商铺林立,反而商业气息重了。不过老街两边有很多好吃的,除了小笼,特色美食还有草头饼、臭豆腐等。
沿着南翔老街逛到留云禅寺,这座始建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的古刹原名“白鹤南翔寺”,宋绍定年间易名“南翔寺”,南翔古镇的镇名便出自此寺。到康熙年间(公元1700年)又易名“云翔寺”,可惜后来被毁,现在的留云禅寺是复建的。唯有古寺的一对砖塔劫后余生,现在留云禅寺边上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南翔双塔是南翔老街的标志,塔下铺有玻璃地面,透过玻璃能看到地下的宋代老街遗址。
在老街你还可以游览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明代文人李流芳的私家园林檀园等,也可以乘坐游船。或者花几块钱到槎溪书场坐坐,听说书先生用吴语讲故事,买一袋花生,叫一壶茶,一下午的时光便消磨过去了。
古猗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是一私家宅院,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公园1746年),更名“古猗园”。古猗园建筑风格同苏州园林,小桥流水间的亭台楼阁,移步换景,古朴雅致。
古猗园有两个大门,南门进去是南翔壁(照壁),北门进去是逸野堂,南门进北门出,或者北门进南门出,不用走回头路。其中逸野堂是园中的主厅,以楠木为柱,四面道路相通,站在堂中你可以看到四周的风景。逸野堂东边是戏鹅池,鹅池南边有古猗园中较为奇特的建筑——缺角亭,亭子四个角中缺了东北一角。向东走,过鸳鸯湖、松鹤园,到青清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真正“绿竹猗猗”的景色,竹林下飞檐翘角的古建筑显得清新、淡雅。
“水”是江南园林永恒的主题,你可以看看古猗园水里悠哉游哉的红鲤鱼,在园内东边的龟山湖南岸还有游船码头,可以乘坐游船从湖面欣赏古猗园的亭台楼阁,有电动游船与手划船可选择。
按照不同季节开放的花不同,古猗园四季有不同的花展,春天2-3月有海棠,夏天有荷花,冬天有腊梅、水仙。其中尤为出名的是夏天的荷花,不论是湖上大片的荷花,还是曲径通幽处的一池小品,都吸引了无数装备着“长枪短炮”的摄友。另外,古猗园在元宵节举办的灯展也别有氛围,可前来观赏。
位于园南的上海古猗园餐厅是南翔小笼店的龙头,人气极旺。古猗园外的南翔老街上也有很多小笼店,味道都不错,你也可以去那吃,同时逛一逛南翔老街,看看江南水乡风情。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静安寺地处上海市繁华的静安商区,交通便利。周围高楼林立,与清修的寺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寺院的建筑风格融合藏式寺庙,大雄宝殿中供奉的银佛重达15吨,牟尼殿玉佛比上海玉佛寺的玉佛还要大得多。
没进庙门,就能见到庙前高柱“正法久住梵幢”,柱正面刻有“正法久住”四个大字,背面刻有苏轼所书《金刚经》一部,顶部是贴金的四面狮吼像,造型仿照印度北部鹿野苑的阿育王柱。 进入庙门后是一个四方形的大广场,广场中有一座用15吨白铜铸造的大香炉。别处寺庙的一座座大殿多在中轴线上,而静安寺供奉菩萨的宝殿与和尚做功课的房间相连,围绕广场一周,有上下两层,一般先绕着广场走一圈参观第一层,再上楼参观第二层。 一层右侧东厢房设观音殿,内供高6.2米的千年香樟独木观音像。左侧西厢房设牟尼殿,内供高3.87米的释迦牟尼玉佛,这尊玉佛比上海玉佛寺的“镇寺之宝”玉佛大得多,当年运进寺内时因为太大只能把寺庙的门墙拆了。 一层里面的西北角,是静安佛塔,塔的顶部有一大四小五幢藏式四面塔装饰,塔内供奉868尊佛像和许多密宗珍宝,不过这座塔一般是不给进去的,只能外面看看。静安寺原先是汉地显宗,在方丈持松法师主持下,逐渐趋向藏传佛教密宗,所以在建筑风格上也是汉藏合璧,静安佛塔和寺庙外写着“正法久住”的柱子藏式建筑风格都特别明显。 二层南边是山门,二层则是天王殿。天王殿左右两边分别是鼓楼和钟楼,可惜一般不开门,只能从窗户或者门缝里看看里面巨大的红鼓和钟。二层的东西两侧有不少房间里会看到和尚正在做功课,不要去打扰他们。二层北边,也就是一层是用来讲法的大殿的楼上,是大雄宝殿,殿中供着一座15吨白银打造的佛像,佛像反面的立体壁画十分精美珍贵,是用各色宝玉、珊瑚、贝壳、翡翠、珍珠等,按颜色搭配拼贴出来的佛经故事,周边莲花瓣形的四框都贴着金箔。 静安寺各殿铜瓦为顶,门前高柱上的四面狮吼像为金色,庙后佛塔顶部贴金,远观整座寺庙,一片金色的屋顶,尤为显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景点/场馆
田子坊由上海仅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而成,是不少文人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这里有卖复古眼镜和老式八音盒的小店,也有来自香港的潮牌服装店。如果你是一个吃货,这里更有多家有趣新奇的创意料理店满足你的味蕾。
随意漫步在老弄堂里,看看房顶的老虎天窗、屋顶上细细排列的红瓦、山墙上的裂纹和绿苔,充满了老上海的味道。听露天酒吧外坐着的老外们说着不同国家的语言,旁边夹杂着当地居民的清脆上海话,还可以停下来找一个街头艺术家为自己画一幅肖像画。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文艺青年,也可以花上一天时间去几个文化名人艺术工作室参观一下。比如知名的陈逸飞工作室旧址,里面至今仍存放着他当年使用过的物品,学习艺术的同学不容错过。另外,还有任微音画馆、气味图书馆、巴塞艺术中心及田子坊画家楼等几个知名的文化艺术景点,你可以一一游览一番,带上照相机记录下这里的一切美好回忆。
如果走累了,你可以找一家咖啡馆坐下来,就着弄堂里的习习凉风,品味一顿美味下午茶。当然这里也有一些时尚新兴的创意餐厅,比如便所欢乐主题餐厅,马桶造型座位、洗手盆造型的桌子,还有酷似“便便”样子的美食都让喜欢猎奇的顾客为之振奋。
入夜时分,这里更是很多夜猫族的时尚聚集地,露天的酒吧坐满了一张张不同肤色的脸孔,虽然不及新天地那么人头攒动,但是也更多了一份清新雅致,伴随着布鲁斯音乐,慢慢享受着夜上海。
景点/场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坐落在繁华的淮海路边闹中取静的小路香山路上,由孙中山两幢楼组成。孙中山故居原名莫利爱路寓所,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是1918年6月孙中山辞去海陆军大元帅职务,从广州回到上海后与夫人居住的地方。
孙中山文物馆和孙中山故居为欧式建筑风格,文物馆并不是孙中山的居所,是后来开辟出来陈列文物的,孙中山故居才是当时孙中山住的地方。两幢楼内都有箭头指示游览路线,跟着箭头走就好,两幢楼都不大。
走进纪念馆的铁门,首先看的是一座孙中山塑像,塑像后面就是孙中山文物馆。文物馆外左手边一间小房间里会不定期地举办与孙中山相关的临时展览。看完小房间里的展览,从挂着“孙中山文物馆”横匾的那扇门进入,一楼门口的架子上放着些上海旅游的相关资料,可以免费拿取。
一楼没有展览,直接上二楼。上楼后右手边的小房间是影视室,滚动播放电视文献片《走近孙中山》。二楼珍藏着孙中山用过的物品、穿过的中山装,当时发表的各种中、英文文献,还有爱国人士支持北上赠送的银鼎等,靠门的墙上能看到“天下为公”书法。三楼一般是“游客止步”不给上的,顺着指示箭头从另一侧楼梯下到一楼,有一个出售孙中山相关纪念品的购物点。
文物馆是前门进后门出的,后门出来,就能看到孙中山故居这幢楼了。往右手走是故居楼前的草坪,围绕着冬青、香樟和玉兰等树木花卉,楼前的墙上攀爬着蔷薇花,站在小花园里感觉特别幽静、雅致。往左手边走就进入故居了,可参观两层,一楼有厨房、餐厅、会客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小客厅。楼内的陈设绝大多数是原物原件,并根据其夫人生前的回忆,按二、三十年代的原样布置。
故居进门的房间中央箱子里放着鞋套,自己拿,参观故居需要穿鞋套。穿完鞋套别直接走人,放鞋套的那间房间也能参观,是厨房,有30年代的煤灶和煤气灶,都是国外进口的,煤气灶至今仍可以使用,当年在国外也不是每一户人家都用得起它的。接着去参观一楼的餐厅和会客厅,会客厅里挂着一幅孙中山的照片,相片的周围用彩色丝带围成一个钟形,意喻中山先生要用革命的钟声唤起中国民众。
跟着游览指示箭头上二楼。二楼的卧室布置朴素温馨,一只衣橱,一张梳妆台,两张单人床拼成的对床,两把椅子,还有一把可躺下的靠背沙发椅和一张斜板写字台。边上的书房东、北、西三面都放着书橱,正中有一张六角桌,六角桌旁还有一张书桌。参观完小客厅下楼,故居是同一扇门进同一扇门出的,记得把鞋套归还到进门房间的箱子里。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所在的香山路包括旁边的思南路等环境很好,道两边是遮天的法国梧桐,一座座小洋房隐藏在绿荫里,可以沿路走走,看看老上海租借区的风景。故居边上就是复兴公园,也是个有老上海记忆的地方,到了秋天,公园里的法国梧桐七彩的落叶铺满路,十分美丽。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龙华烈士陵园位于龙华寺西侧,是一座肃穆、幽静,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陵园。现建有纪念、瞻仰、碑苑、遗址、烈士墓、就义地及地下通道、青少年教育活动和游憩等区域,每一区域都由不同的建筑群构成,在瞻仰缅怀英烈的同时,又沉浸在文化和艺术的氛围中。
进入陵园,入口处是红岩石,沿着甬道走过纪念桥,迎面展示的就是开阔的纪念广场,广场中央是红色花岗石纪念碑,纪念碑所在位也正是陵园的轴心,碑阳镌刻着题词“丹心碧血为人民”,纪念碑后即为巍峨壮观的龙华烈士纪念馆;站在纪念馆西眺,是扇形排开的烈士墓区,它由烈士墓、无名烈士墓和纪念堂组成,共安葬着烈士1600余名;纪念馆东北面是就义地及地下通道,黑漆漆的长廊里是一间间阴暗潮湿的牢房,烈士的遗像摆放其中。
陵园内散列着十座纪念雕塑,内容皆取自上海百多年来的重大历史题材;园内还建有申城第一碑林,占地面积约20多亩,分南北两排,各54米长。
龙华烈士陵园位于龙华寺西侧,地处知名的龙华旅游区,与千年古刹龙华寺、龙华塔毗邻。1997年5月28日,龙华烈士纪念馆全面建成对社会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与上海烈士陵园合并建设, 它是集园林、遗址、碑苑、陈列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纪念场所,素有“上海雨花台”之称。
景点/场馆
靠近淮海路的新天地由老上海石库门弄堂改造而成,如今不仅成为了中外游客的必到之地,更是本地年轻人经常光顾的时尚场所。白天来此看美女街拍,悠闲品味下午茶,晚上则可以穿梭于各个酒吧之间,体验夜上海的生活。
相对于田子坊的拥挤窄小,新天地要显得更为大气宽敞一些。餐饮、商业、娱乐、文化各类店铺在一条笔直的步行街上整齐有序地排布,漫步新天地,依旧是青砖步行道,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墙,厚重的乌漆大门,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兴致来时,你也可拐进一边的小弄堂里绕上一圈,游客稀少的小弄堂会是拍照的好地方,你会看到很多专业摄影师到这里来取景。
新天地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南里紧邻地铁10号线新天地站,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这里进驻了多家有特色的商户,不仅可以吃到中式料理鼎泰丰,还有每次都需要排队的小山日本料理,更有来自意大利的马上诺匹萨以及歌蒂梵巧克力饮品店。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餐饮场所外,这里更建造了一栋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这座充满现代感的玻璃幕墙建筑物,汇集了如Vera Wang的中国旗舰店、明星潮人店阿信的StayReal、林俊杰的Smudge和罗志祥的Stage等知名潮店,更有美食广场、UME新天地电影院以及一站式的健身中心。
北里紧邻淮海路商圈,入口处的北里广场上有一座“幸福之泉”,上面有“福、禄、寿” 三星高照的铜像,可以在此拍照留念。这里由多幢石库门老房子所组成,并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装潢和设备,化身成多家消费场所及餐厅,菜式来自世界各地,充份展现了新天地的国际元素。除了俏江南、采蝶轩等知名餐馆外,北里的酒吧也非常多,丰富你的夜生活。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