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钟楼街是太原市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因一座钟楼而得名。如今钟楼街,由早年的钟楼街与按司街、东羊市并为一街。以“大钟寺”(大中市)和“开化寺”(开化市)相互依存。
太原古县城位于晋源区,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自古就有“凤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城内现存文物建筑79处,太原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达49处。其中,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南郊的双塔寺,是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太原市市徽上的主题图案。双塔寺,原名永祚寺,大约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1597-1602年),因为寺内有两座高塔,所以俗称双塔寺。如今当地人也都习惯称这里为双塔寺,反而对原名比较陌生了。
双塔寺的建筑格局并不复杂,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分组成,有名的“双塔”就在塔院里。双塔寺的山门和大多数寺庙坐北朝南是相反的,双塔寺的山门是朝北开的,游客进入山门后,由北向南步行游览,游览过程中,依次能看到大雄宝殿、碑廊和双塔,这三处是寺中较为值得一看的地方。
双塔寺的大雄宝殿,是砖砌的仿木建筑。整座建筑没有梁架,不用一根木头,全由砖砌而成,砖砌雕花精细而大方。当你进入大雄宝殿,可以看到殿中供奉的三世如来像:阿弥陀佛、释迦牟尼和药师如来。其中阿弥陀佛是铜铸立像,而另两尊则是铁质坐像,由此可见,这三尊佛像不是庙里的原配,而是从不同的地方搬来的。
双塔寺的大雄宝殿是二层结构,从大殿东侧,有台阶可以登上二楼。二楼建有“三圣阁”,内供奉着三大士:观音、文殊和普贤,这几尊菩萨像也是从别处寺院搬过来的。如果你五月份来到大雄宝殿,还能欣赏到明代种植的百年牡丹,名字叫做“紫霞仙”,它植根于大雄宝殿前的方形花坛里,在这里盛开了三百多年了。来双塔寺看牡丹,也是太原市民的一大乐趣。
从大雄宝殿通往塔院的途中,有一条通廊,其中有一道“碑廊”,如果你是书法爱好者,那一定要到这里来看看。你可以在这里观赏到碑廊墙上镶嵌着明代的“宝贤堂集古法帖”,清代的“古宝贤堂法帖”和清代所刻的苏东坡醉笔石刻“赤壁怀古”,其中,苏东坡手书的“赤壁怀古”,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根据拓摹勒上石的。据说此刻全国仅有两处保存,另一在湖北黄州的东坡赤壁。
当你来到寺院南部的塔院时,两座古塔完完整整的映入眼前。两塔都是砖石结构,相距60米,塔上的雕饰清丽、轮廓分明。东南这座先建造(东塔,也叫文峰塔),但不是佛塔,是为了弥补太原城“西北高东南低”不利于文化的发展,而建造的一座“塔”。建成之时起,就略微向西北倾斜。据说是设计者考虑到此塔地处东山前沿,面对着西北风的冲击,特意向西北倾斜,才能保证塔身稳固。
西北这座是后建的佛塔(宣文塔),因为位于西北方位,故也被简称为“西塔”或“北塔”。是由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僧妙峰大师(福登和尚)监造,因当年塔内藏有佛舍利子,所以又叫做宣文佛塔,或舍利塔。
西塔(宣文塔)在解放战争中大部分毁于战火,如今所见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修复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登塔。不过建议不必登塔,因为以当地的空气情况,登上了塔,四周遥望,也是雾蒙蒙一片。
晋商博物院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人文历史性质的博物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位于太原市滨河西路的山西博物院,荟萃了山西文物的精华。山西博物院由主馆和四角辅楼组成,其中主馆外形像斗又像鼎,是游客参观院内藏品的主要场所。
主馆共有四层,一层大厅设有总服务台,第二、三层设有历史文化专题展,第四层设有艺术专题展,这些展览构成了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步入一层大厅后,沿着楼梯来到第二层,从这里开始以“晋魂”为主题历史之旅。
历史文化专题展,从远古时期古人类的遗迹,直到明清的晋商五百年盛衰,通过众多的文物珍品,展示了山西在五千年文明进程中的精彩之处。在游览时,几件精品文物一定不能错过。
鸟尊,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鸟尊的造型极为精巧,以凤鸟为主体造型,在凤鸟的腹背上有一只小鸟,用作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鸟的尾部,有一只大象,长长的鼻子恰到好处地与凤鸟的双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保证了鸟尊的稳定性。这件藏品是院内所藏青铜器的代表作。
此外,你还能观赏到:侯马盟书,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木板漆画,北魏时期的漆画屏风,绘有彩色的《列女传》故事;汉白玉石椁,隋代文物,墓主人是当时的中亚鱼国人,石椁内外都有图案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深目高鼻黑发,属于地中海高加索人种。在文化专题展中,还可以了解到佛教和传统戏曲在山西的起源或发展。
在主馆的第四层,设有艺术专题展区。其中的《土木华章》——古代建筑艺术专题展,体现了山西作为文物古建大省的一面。“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美誉,拥有国内一半以上的地上古建筑,门类齐全,尤以宗教建筑数量众多。如果你是古建粉丝,这里一定要来看看。
博物院还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临时展览。在一层大厅服务台,博物院提供了聘请讲解员(中英文)和租借讲解器的服务,讲解员的费用:100元(10人以内,1个小时)。在博物院的主馆内还设有餐厅和茶舍供游客使用。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是后人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宇,晋国的宗祠。素有“不到晋祠,枉到太原”的说法。
在晋祠下车后,首先到达的是晋祠公园,这是一个免费的公园,环境不错,可随意看看。步行约10分钟,穿过公园便可到达晋祠的主体区域。景区内,晋祠“三宝”(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和“三绝”(周柏、难老泉、泥塑彩绘人像)是每一个来到晋祠的人都不可错过的景观。
晋祠“三宝”是连在一起的,位于晋祠的中轴线上,可一并游览。献殿是供奉祭祀品的场所,四面的墙壁是栅栏状的,通风凉爽。特别的是,整个殿内的梁柱上没有用一颗铁钉。鱼沼飞梁位于献殿前,建于宋代。整个景观造型类似现代的立交桥,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飞梁”的一端连接着圣母殿,圣母殿是晋祠现存较早的主体建筑。大殿内很宽阔,有梁无柱是一大看点,殿前8个廊柱上雕刻着8条跃跃欲飞的木雕盘龙,连同“鱼沼飞梁”显得颇有气势。
以圣母殿为中心,很容易找到“三绝”。彩绘泥塑人像就在圣母殿里,主像圣母端坐在木制神龛内,端庄华丽,其余42尊侍从分列两侧。这些塑像衣着艳丽,表情各异,其中有一尊花旦装扮的侍女,半面欢喜半面忧愁,让人看后心情也不禁五味杂陈。梅兰芳大师曾在这尊侍女前伫立良久,仔细品味她的动作和内心,并且大加赞赏。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植于西周,已有3000多年历史。难老泉位于圣母殿南侧,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
除此之外,晋祠内还有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并手书的《晋祠铭》碑,非常珍贵。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雁门关,位于忻州代县城西北约30公里,是明代内长城线上的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从代县县城没有公共交通到达景区,只能包车前往,而在景区内游玩,也是完全靠步行。雁门关自古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这里最早的历史可以追述到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在此与匈奴作战;汉朝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曾经率兵和匈奴在此作战;在北宋时,雁门关成为宋与辽对峙的主战场,家喻户晓的杨家将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这里,景区内还立有杨六郎的塑像。
现存的雁门关是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时所建(近年来多处重建过),现有关门三座(东门、西门、小北门),在东门上建有雁楼,在小北门(也就是瓮城门)的门额上刻有“雁门关”三个大字,两侧镶嵌砖镌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都是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所题。你可以在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游览明清时期驻军的营房旧址。在西门外的右侧有关帝庙,在东门外的东侧有靖边祠,里面祭祀的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李牧。
如果你是长城的粉丝,那么当你来到雁门关景区,可以走一段走这里的古关道,景区内的古关道依当地山势而建,蜿蜒盘旋在山峦之间。爬这段关道,对于平时常坐办公室的人来说,会有些小累,不过当你沿着古道爬上一处山峦,远望关外,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色,此时静静的去感受那份历史的沧桑感,会觉得付出体力的辛劳是非常值得的。
雁门关景区附近有一些农家乐客栈,可以提供食宿,不过大部分游客都回到代县或者去其他县市住宿。走古关道消耗体力较大,可以自带些干粮和饮用水。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应县木塔,全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县城城西北的佛宫寺内。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较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如果你是位“古建筑发烧友”,那么应县木塔是你必须来的地方。
这座八角形的木塔,高约60余米,除了一层的四米高石质台基外,其余各部分都是由木头建成,没有用一根铁钉和铆钉,全部采用传统工艺的榫卯搭建。木塔共五层,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8根。九百多年来,这座木塔经历了狂风暴雨、大地震和炮火的轰击,依然屹立不倒。
因为应县木塔每年都在倾斜,为了保护古塔,现在游客已经不能登塔了,只能在塔的一层内游览,不过这并不影响你欣赏这座千年古塔。在木塔塔身的底层,有南北两个门,当你进入木塔的一层时,能够看到一座高达11米的释迦摩尼佛像,面目端庄,神态怡然。抬头向上望去,能看到顶部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还画有六幅如来佛像,在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除了这里的建筑艺术外,应县木塔的历代名人挂匾,也非常值得一看。当你站在木塔下仰望时,一块块匾额,高高的悬挂在木塔各层屋檐下。其中有两块皇帝题写的匾额很是吸引游客的眼球。一块是明成祖朱棣题写的“峻极神功”,是朱棣在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在应州(今应县),登城玩赏时题写的;另一块是明武宗朱厚照题写的“天下奇观”,是朱厚照在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今阳高县)、应州(今应县)一带击败入塞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写的。
木塔的每一层檐下装有风铃,有风的时候,风铃就会迎风作响,十分悦耳。木塔后面有寺院,建议不用去那里。有部分游客反映那里的香火钱贵的离谱。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始建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的时代。和后期开凿的洛阳龙门石窟不同的是,云冈石窟不仅有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也融合了古印度、西域和中原各民族的艺术特征。具有代表性的是第20窟(白佛爷洞)高13.75米露天释迦坐像,这尊塑像胸部以上保存得依然完整:面部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保留着典型的西域少数民族、印度人的面部特征。而龙门石窟中的大佛,则已经接近南朝士大夫的相貌了。云冈这尊释迦坐像的衣饰线条也不似龙门石窟那样柔和,而是透着北魏早期艺术的干练。
云冈石窟景区分为景观区和石窟群,整个石窟群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目前对外开放的洞窟大约40个,比较传统的参观路线是从东部的第1窟开始,依次往西直到第45窟结束。若参观时间在两小时左右,一般主要游览第5、6窟,五华洞(第9-13窟)和昙曜五窟(第16-20窟)。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3月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4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这座隆盛于辽金两朝西京重地的北国梵宫,其寺内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棊、藻井等历史悠久、规模浩大、技艺高超,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主殿大雄宝殿面阔九间,单体建筑面积达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为宏大的佛殿。薄伽教藏殿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之孤品",殿内现存29尊辽代彩塑,堪称辽塑精品,尤以合掌露齿菩萨为最。云中古刹华严寺,是历史之珍品,是文物之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之结晶,对于我们了解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造像以及佛教历史,都是珍贵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
景点/场馆
善化寺,位于大同市区西南方,始建于唐代,后毁于战火,辽、金时期开始重建。如今的善化寺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辽金寺院。寺中的主要建筑三圣殿、大雄宝殿等,都位于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上。和很多寺院不一样,善化寺是没有山门(大门)的。
寺内的大雄宝殿,是善化寺规模较大的殿宇,建于辽代,金代重修。来到殿内,正面供奉有“五方佛像”,从西到东的排列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西方阿弥陀佛、中部毗卢遮那佛、南方宝生佛和东方阿閦佛。五方佛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一组尊神。殿内两侧的砖台上还站立着二十四诸天塑像,这些塑像都是金代塑像中的精品。这些人神合一的杰作,每尊都高约三米,有的披甲执仗,有的朝冠官袍,有的圆润、衣带飘荡,尊尊表情生动传神。在大殿墙上,还有清朝康熙年间所绘的壁画,壁画的内容都是佛经故事。
此外,寺中三圣殿内的供奉着的“华严三圣”塑像,释迦牟尼佛和普贤、文殊两位菩萨,也是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在寺门前的广场,你还能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迁过来的五龙壁,五龙壁是明万历年间遗物,壁中五条巨龙翻腾于波涛汹涌的云雾之中,其中一条“正龙”,怀抱一颗火珠,头朝正前方,正对着古寺。
景点/场馆
九龙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在现存享有盛名的三座九龙壁中,是建筑年代早而且富有艺术魅力的一座。此壁的建筑结构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并衬有江崖海水,流云纹饰。须弥座的束腰镶有两层琉璃兽:一层是麒麟、狮、虎、鹿、飞马等,二层是小型行龙。这些琉璃兽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壁身之上有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拱六十二组,承托琉璃瓦壁顶。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两侧是高浮雕的多层花瓣的花朵以及游龙等,脊顶戗兽、脊兽、龙兽俱全,两端是雕刻手法细腻的鸱吻。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国内现存较早、保存较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
来到恒山脚下,远远地就可以看到悬在半山腰的悬空寺,可谓是万丈深渊上的建筑。整个寺院悬在陡峭的崖壁上,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巧妙依势而建,显得格外错落有致。诗人李白当年游览过悬空寺后,挥笔写下“壮观”二字,写完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又在“壮”上多加了一点,这两个字至今还刻在寺院脚下的岩石上。
寺院由三部分构成,首部是一个完整的寺院布局,建在山崖间。第二、第三部分则是真正“悬”在崖壁上,两部分之间连接的木栈道更是好像凭空浮在半空中一般,游人走在上面,看着下面的悬崖,心也不由跟着悬起来。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恒山位于大同市浑源县城南处,是“五岳”之中的北岳。恒山景区包括天峰岭景区、翠屏峰景区、千佛岭景区等。恒山不仅风光优美,也是重要的道教发祥地,山上有许多道教庙观,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修行得道的。
游玩恒山一般先去游玩翠屏峰下悬在半山腰的千年古寺悬空寺,然后前往天峰岭游览道教建筑群,登天峰岭之巅望远。恒山游览线路大致为:大字湾-虎风口-舍身崖-飞石窟-恒宗殿-天峰岭山顶,爬山大概3-4小时便可往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天峰岭山顶开放时间不定,许多时候只能走到恒宗殿,想要登顶的游客可提前向景区确认。
进入天峰岭售票处便是一段盘山路,通往恒山停车场(停旨岭)。在停车场向东仰望,可以看到大字湾的峭壁上刻着刚健的“恒宗”二字,这也是恒山上较为特色的石刻,被视为恒山的标志。
如果时间紧,可以从停车场坐索道上到庙群区,也可以爬上去。沿着登山步道往上先到果老岭,这里有一个近90度的直弯,山风非常大,叫做“虎风口”。恒山上古松非常多,数虎风口的“悬根松”较为特别,它的根系全部露在外,又地处风口,风声树声交织在一起,如同猛虎咆哮。此外,果老岭东侧的山崖也是恒山看夕阳的好地方。
继续往上走,来到一个木牌楼,上面写着“人天北柱”,便是恒山庙群区的大门了。进入的方形院落,可看到玄井亭,里边有两口并排的井,叫“苦甜井”。北边的井甜如甘露,南边的井却苦涩无比,非常神奇。这里还可以看到马神庙、百虚观、接官亭等道教建筑,在此可以上香祈福。
再向上攀登,来到布满历代墨客题刻的飞石窟和恒山主庙恒宗殿(北岳庙)。恒宗殿是恒山庙群区的亮点,建在山腰的峭壁间,规模很大。大殿里供奉着北岳大帝,神座上方是康熙御笔的“化垂悠久”四字。值得一提的是山门前的103级陡阶,级级向前倾斜约有三四十度,得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在恒宗殿前可俯瞰恒山景致,视野很好。
恒宗大殿西边是会仙崖,半山腰的会仙府(集仙洞)有许多壁刻,以“天地大观”、“壁立万仞”较为醒目。这里也是恒山较高的建筑,周边还有玉皇阁、御碑亭、琴棋台、通元谷等景观。从通元谷往上,爬上恒山主峰天峰岭之巅,可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美。在山顶拍照赏景,休整过后,经纯阳宫、九天宫便可下山回到停车场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五台山位于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相簇拥,风光秀美,是有名的避暑胜地。此外,这里也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院林立,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这里是黄庙(藏传)、青庙(汉传)共存的道场,不仅能看到汉传的僧人,也能看到藏传的喇嘛。
如果把五根手指看作耸立的“五台”,那么掌心处便是台怀镇。台怀镇是五台山景区的地理中心和食宿大本营,大部分寺庙也都集中在这里,是游客的必到之处。游玩五台山一般吃住在台怀镇,行程三天较为适宜,时间不赶,也基本可以把主要的寺庙都看完。来到五台山必做两件事,一是去各大寺院礼佛祈福,二是朝拜五台(大朝台),推荐其中两天去寺庙礼佛祈福,一天朝台。
来的当天可在镇中心游玩,顺便也熟悉五台山的环境。台怀镇比较精华的寺庙群集中在镇子的西北,可步行或者坐景区环保车游览。早上先去五台山香火旺盛的五爷庙(万佛阁)上香,接着可依次去塔院寺看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罗睺寺的石狮子、全山规模较大的青庙显通寺、历史悠久的黄教寺院菩萨顶。
第二天可乘环保车游玩周边较远的地方。早上沿着镇街一直向北,过清水河就来到黛螺顶脚下,可登上大智路的1080个台阶,朝拜5尊文殊菩萨像(小朝台),也可乘索道往返。接着一路往南,在十方禅寺碧山寺内看缅甸玉佛和弥勒下生塑像,再去殊像寺参拜五台较高的彩塑文殊像,然后前往南山寺,看琳琅满目的石雕,远眺南、北、中三台的景色。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去当年顺治皇帝出家的镇海寺,看长胡子的观音像和精美的清代彩绘故事壁画。
五台山上寺院很多,除了以上主要的寺院之外,还有南禅寺、龙泉寺、广宗寺、白云寺等寺院,各有特色,可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
逛过主要寺庙,第三天则可在“五台”中选几台登顶。五台之中,东台望海峰是看日出的好去处,这里云海日出非常壮观,山上没有住宿,看日出需早起;南台路比较难走,但风景非常优美,尤其夏季野花遍地,更是好看;西台每到秋日,月亮有如镜子悬在峰顶;北台是五台山的高峰,也是观雪景的好地方,下雪时在此可以俯瞰群山一派北国风光。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五爷庙,也称五龙王殿,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的万佛阁内(罗睺寺以南约100米)。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由文殊殿、五龙王殿、古戏台三座主体建筑构成。
在五台山众多的寺庙中,五爷庙是间不大的庙宇,但这里是五台山香火较旺的寺庙之一,也是名声较大的寺庙之一。这里终年涌动着香客和游客,哪怕是在淡季,也是如此。在信徒的心中,这里是五台山许愿的名地。
五爷,传说中是东海龙王第五个儿子(五龙王), 是东海龙宫的神,总管人间的收成。为了风调雨顺、财源广进,世人供奉五爷,把五爷当成有求必应的象征。五爷庙坐北朝南,走入殿中,能够看到中间供奉着两尊五爷的坐像,一尊是木雕,一尊是铜铸,两尊五爷坐像后面供奉着龙父龙母,大龙王、二、三、四龙王。在殿前的过厅处,还摆放着半幅皇帝赐予的銮驾。
传说中五爷(五龙王)喜欢看戏,人们就在五爷庙(五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就是五爷庙戏台,也是五台山的一座戏台,有时能够在这里看到当地戏曲表演(游客出钱点戏,唱给五爷听)。五爷庙的香火较旺,殿前殿内非常拥挤,敬香和拜佛的时注意别烫着别人和别被别人烫伤。
景点/场馆
菩萨顶(满语),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当地俗称真容院或大文殊寺。寺庙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将菩萨顶由青庙(汉传佛教寺庙)改为黄庙(藏传佛教寺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清康熙年间,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大白塔)后单独成为一座寺庙,因为寺中有大白塔,故称为塔院寺。
寺中的大白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也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红墙、琉璃瓦殿顶的陪衬下,显得尤为壮观。据考证,如今的大白塔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据说大白塔中包裹有一座“慈寿塔”,慈寿塔的准确建造年代目前无法确定,塔内还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
塔院寺整座寺院以大白塔为中心,中轴线上有影壁、牌坊、山门、大慈廷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塔院寺门前,有三门木牌坊一座。这座木牌坊庞大宏伟,牌坊中的所有木制构件,都经过精工雕饰,用工精细,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木雕作品。
景点/场馆
位于台怀镇的殊像寺,始建于东晋(317-420年)初年,明代多次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寺院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像而得名。
殊像寺内现存的文殊阁(大殿),是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的。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较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大殿内的殿壁上还塑造了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长达约50米的巨型彩色悬塑,反映了五百罗汉在崇山峻岭间,或是降龙伏虎,或是撼山探海,或是聆听讲经,或是端坐习定,或是脚踩水兽,或是坐船渡海,或是飞行空中的各种形像。当你静静的观赏五百罗汉彩塑时,会有一种上下千年的博大之感。
参观殊像寺时,不要忘记去寺院门口的“般若泉”看看,“般若泉”也就是梵语“智慧之泉”的意思。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黛螺顶(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寺庙群区以东,位于陡峭的半山脊黛螺顶上。黛螺顶(寺)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朝台”。五台山的五座台,各有一尊文殊菩萨法像,人们将转遍五座台顶,朝拜五尊文殊菩萨像成为“大朝台”。但要做到“大朝台”,需要较强的体力和充足的时间。黛螺顶把五座文殊菩萨像复制塑造后,集中在一起,来到这里朝拜了五座文殊菩萨像,等于转遍了五座台,所以叫“小朝台”。
前往黛螺顶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索道。步行有两条路,一般游客会选择一条叫“大智路”的台阶路,一共有1080级台阶,全长约500米,信众们相信,这是条通往智慧的道路,走过这条道路的人都能聪明,能增长智慧。还有山北的一条登山路,相比较有些绕远路,但比较平缓。
沿着台阶路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黛螺顶(寺)的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站坛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在旃檩殿内,你能看到一尊站立在佛坛之上释迦牟尼佛像,而不是常见的盘坐模样。五文殊殿内还供奉有五个文殊菩萨像,分别为孺童文殊、无垢文殊、智慧文殊、聪明文殊、狮子吼文殊。
在黛螺顶上,遥望四周,你能看到南、西、北、中四台和台怀镇中心区的众多庙宇,如:塔院寺、菩萨顶、显通寺和万佛阁等。 距离黛螺顶下方几十米处(登大智路时经过这里),有一座寺庙“上善财洞”,是善财洞的另一部分,上善财洞里面有一处“尸陀林”,是一座很大的墓地,里面埋葬了很多在五台山出家的僧人。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也是《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等30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点。如果看过这些电影,那你一定对这里的场景不陌生:成排高挂的红灯笼、高高的砖墙、精美的雕刻、漂亮的斗拱飞檐、深邃的巷落,这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
这是一个明清时期的民宅建筑群,建筑样式如城堡一般,威严气派,是典型的明清北方大家庭的居住格调。从高空俯视,整个院落布局很像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囍”字。这里的建筑群布局严谨,同时也富有变化,仅是房顶的一百四十余个烟囱也各有特异。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
进入乔家大院大门,一条长约80米的笔直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依照传统的叫法,乔家大院北面的三个大院从东到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叫东南院、西南院、新院。表现了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每个院子里的砖雕、彩绘、牌匾都非常精美,砖雕首推大门口的“百寿图”影壁,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你能感受到艺术和文化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土地祠的砖雕最为集中,也值得一看;整个大院所有房间的屋檐下都有真金彩绘,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彩绘采用立粉工艺,层层堆制,最后涂金,十分细致;乔家大院牌匾很多,最值得一看的是第四院内傅山亲题的“丹枫阁”匾,来到这里,一定要了解一下这块匾背后的故事。另外,乔家大院内还有三件宝:万人球、犀牛望月镜、九龙灯,万人球堪称最早的监视器,犀牛望月镜是当年乔家主人的生财之宝,九龙灯则是慈禧赐的宝物,在南面中间的院内。
如今,乔家大院也是一间民俗博物馆,六个大院分别陈列着农耕岁时的生活、人生仪节、内花园、商业习俗、豪门陈设、乔家史记,可以在游览的同时了解乔家生活、治家、经商的哲学。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又见平遥》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是“又见系列演艺项目”在中国北方地区的第一个项目,是山西省在“十二五”期间由能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转型跨越的重要旅游发展项目之一。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与以往“印象”系列的实景演出有很大不同,《又见平遥》突破了原来利用山水实景的布景,而是挪到了室内,并把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平遥古城距太原市约85公里,古城内的街道、店铺和民居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布局和风貌,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以整座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县城。平遥曾是晚清时期中国的金融中心,走进这座曾经繁华的古城,处处可以感受到晋商文化的气息。
古城共有六个门,北门近平遥汽车站,西门近平遥火车站,南门和西门则是游客众多的地方。进入古城是不需要门票的,若要登上城墙、参观票号等景点,则需购买古城通票。古城不算大,靠步行足以逛完,不愿走路也可乘坐电瓶车。
整个古城的街道布局为“土”字形,游玩时通常从下西门进城,沿西大街走到“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日升昌票号,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古代银行业的发展史,还可以让长袍马褂的老掌柜用早期的汇票方式给你写张汇票,特别有历史感。
继续向前便是纵贯南北的南大街,它是古城的中轴线。明清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一半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当年的“中国华尔街”。如今这里也是古城繁华之地,被称为明清古街。古城中大部分景点都集中在这里,以古城标志性建筑古市楼为中心,分布着协同庆票号(中国钱庄博物馆)、蔚泰厚(票号博物馆)、百川通、中国镖局博物馆、同兴公镖局、蔚盛长、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天吉祥等景点,还有饭馆、乐器行、咖啡馆、酒吧一应俱全。可沿街游玩过后,在此吃饭,买点纪念品,然后继续往南参观。
在古城南面的平遥古县衙,可以看到大量古代文书和刑具,每天还有县衙升堂的表演;上东门附近的城隍庙和文庙修得颇为气派且讲究,而且香火很旺,可以上香。
平遥古城墙也是古城的看点之一,不仅雄伟,而且保存得十分完整。登上城墙,可以俯瞰古城全貌。其中,南门(迎熏门)的城楼精美,而且这边靠近民居,还能看到古城里人们的生活。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沿着城墙绕古城走一圈,全方位感受古城的风貌,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傍晚在城墙上看夕阳,景色很美。
除了古城本身,平遥另外两大看点分别是镇国寺和双林寺。镇国寺全寺没有一根钉子,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卯碶而成;双林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非常精美。
游玩平遥古城,可以挑选几个感兴趣的景点参观后,乘车前往乔家大院继续游玩,然后返回太原。比较推荐的是在古城内住一晚,看看古城的夜景,也可以租辆自行车,去那些小巷子里体验真正的平遥,看人文风俗或者拍照摄影都是很棒的题材。特别是过年的时候,整个平遥年味十足。城内都是老院子改的客栈,平时价格不贵,完全可以找到几十块,干净整洁的住处。
另外,平遥的牛肉是非常有名的,清末慈禧太后曾途经平遥,享用平遥牛肉后甚是喜爱,还将其定为皇宫贡品。古城内随处可见打着“冠云牛肉”名号的店,真假难辨而且价格普遍偏贵,可以在城外买一点尝尝和送亲友。
日升昌票号位于平遥古城中的“大清金融第 一街”——西大街的繁华地段,始创于1823年,它是中国最早的一家票号,也可以说,这里是中国最早的一家银行,当时的经营网点几乎遍布整个中国,而如今日升昌已成为中国票号博物馆,保留了一些当时经营所用的实物资料,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古代银行业的辉煌历史。
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总庄设在平遥,并在北京崇文门外设有分庄。清朝嘉庆(1796-1820年)末年各地间货币流通量大增,而过去运输白银的方式由于很不安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西裕成颜料庄首先在京、晋两地间试行汇兑办法,结果效果很好,便开始兼营汇兑业。清朝道光(1821-1850年)初年,西裕成颜料庄正式更名为日升昌票号。
日升昌的院落分为三进,前院为营业大厅,中院为内部的办公机构,后院属生活区,游览线路大致就是从正门处往院落深处步行即可。院落的第一进,是当时的柜台和账房;二进(中院)东、西方各建有客房3间,正面为中厅,是当时的汇兑业务室,紧靠着中厅南檐的是当时伙计的住处;当你来到后院,可以看到这里有几间客房,这是当年贵宾和高级职员的住处。在高级职员的住处西侧,有廊道可通马车,边上是马厩和马倌的住处。
整个日升昌大院墙高宅深,布局紧凑,为了防盗,院落上空都架设有铁丝天网,网上系有响铃。临街铺面5扇坚实大门一旦关闭,极为安全。包括日升昌票号在内的平遥古城内的各个票号,因创立时间早、延续年代长、票号数量众多、网点分布之广、使其闻名于海内外,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镖局博物馆有10大展室,以详实、丰富的实物资料,全面地讲述了镖局这一特殊行业的产生,经营管理以及组织运行的历史史实,揭示了镖局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对商品流通领域做出的特殊贡献。
博物馆内主要介绍中国镖局发展史以及在明清时期中国有名的十大镖局、十大镖师和走镖过程中的轶事趣闻,尤其为研究形意拳、长拳、弹腿、长枪、套路等武术门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有一定的研究参观价值。
在信息、交通、贷币流通不发达的时期,镖局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是过去的保险行业,为商号工商铺户业务往来、货物、贷币的正常运转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票号、银行、铁路、邮政、轮船的开通。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双林寺是与平遥的古城墙、镇国寺等景点一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寺,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了,它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现存庙宇全为明代和清代建筑。双林寺中藏有两千多尊宋、元、明、清等各朝代的彩绘泥塑,它们继承了我国唐代以来彩塑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度写实的风格,个个都是稀世珍宝。
双林寺庙群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也是游玩的主要部分,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由十座殿堂组成。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 王殿;中院为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和贞义祠。东部为禅院、经房等。明代时于寺庙外围建一周高大的夯土围墙,上置箭垛,外观颇似一座小城堡。
游览双林寺,处处都会令你叹为观止。天 王殿中高达三米的“四大金刚”像,高大威猛;释迦殿内,四壁上采取连环壁塑的形式,表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千佛殿内的观音像,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观音旁的韦陀像,双重性格的深入刻画,夸张变形的身躯表现了力度,面部表情高度传神;菩萨殿中的主像——千手千眼观音,手势千变万化,塑造得十分纤巧而富弹性。
除此之外,千佛、菩萨二殿外檐墙上,还残留少量明代壁画;释迦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东西相对,钟楼上现有明代嘉靖年间大铜钟一口。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王家大院距离平遥古城35公里,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时间300余年修建而成。虽没有乔家大院出名,但王家大院的规模和气势在晋商宅院里是首屈一指的,去过王家大院的人都会感叹,这哪里是个“大院”,简直是一座城!也正是因为它磅礴的气势,以及建筑和文化上的成就,素来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美誉。
王家大院由五条巷子、五座城堡、五座祠堂构成。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当前主要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和王氏宗祠等加起来,还不足整个大院的四分之一。不要小看这句“王家归来不看院”,现在开放的这四分之一,随便走走就需要两个小时。
来到王家大院,一是看建筑居所的格局,二是看木、石、砖“三雕”艺术。建筑主要看的是高家崖、红门堡两部分。大门一进去便是高家崖,高家崖完全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可见一斑。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都是三进四合院,每个院子除了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大大小小的院落之间,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院内有院,门里套门”走在里面好像迷宫一样。
从高家崖过一座石桥便是红门堡,红门堡建筑群是依山而建的,比高家崖修建时间早,规模也更大些。这里像一座真正的城堡,整个建筑群由低到高分为四层,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和三条横巷子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据说这里还藏着一条巨龙,是因为地上的石头像龙鳞的缘故。堡内29座院落依主人的身份和喜好而建,在结构和装饰上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红门堡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三甲东巷的绿门院,这里的雕刻非常讲究,最精美的要数木雕挂落“满床笏”和石雕“四爱图”。另外,红门堡的共用花园顶甲园曾是主人茶余饭后休闲的地方,环境很不错,有些江南园林的感觉,这也是王家大院的特色之一。
游王家大院,通常的抵达和离开的线路是:太原-王家大院-平遥古城-太原,或者太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太原。因此,通常并不会在王家大院过夜,大多以平遥古城或太原为据点解决吃住问题。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世界上少见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以黄河为界,黄河以西是陕西宜川县,黄河以东是山西吉县。壶口瀑布也分为壶口瀑布(陕西处)和山西壶口瀑布(山西处),两个景区分别售票。壶口瀑布山西处,位于山西临汾市吉县城西45公里处。
壶口瀑布一年四季景色各异,较佳旅游时间分为两段,一是每年的4-5月份,瀑布附近桃花盛开,岸边冻结的冰块开始融化,一派春意盎然,被称为“三月桃花汛”。二是每年的9-11月份,此时雨季刚好过去,时有阵阵秋风吹过,常伴有彩虹出现,叫做“壶口秋风”。春、秋两季水量较大,水流拍击声如雷鸣般,比平日更加震撼。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