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菩萨顶(满语),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当地俗称真容院或大文殊寺。寺庙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将菩萨顶由青庙(汉传佛教寺庙)改为黄庙(藏传佛教寺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清康熙年间,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位于台怀镇的殊像寺,始建于东晋(317-420年)初年,明代多次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寺院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像而得名。
殊像寺内现存的文殊阁(大殿),是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的。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较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大殿内的殿壁上还塑造了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长达约50米的巨型彩色悬塑,反映了五百罗汉在崇山峻岭间,或是降龙伏虎,或是撼山探海,或是聆听讲经,或是端坐习定,或是脚踩水兽,或是坐船渡海,或是飞行空中的各种形像。当你静静的观赏五百罗汉彩塑时,会有一种上下千年的博大之感。
参观殊像寺时,不要忘记去寺院门口的“般若泉”看看,“般若泉”也就是梵语“智慧之泉”的意思。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五爷庙,也称五龙王殿,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的万佛阁内(罗睺寺以南约100米)。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由文殊殿、五龙王殿、古戏台三座主体建筑构成。
在五台山众多的寺庙中,五爷庙是间不大的庙宇,但这里是五台山香火较旺的寺庙之一,也是名声较大的寺庙之一。这里终年涌动着香客和游客,哪怕是在淡季,也是如此。在信徒的心中,这里是五台山许愿的名地。
五爷,传说中是东海龙王第五个儿子(五龙王), 是东海龙宫的神,总管人间的收成。为了风调雨顺、财源广进,世人供奉五爷,把五爷当成有求必应的象征。五爷庙坐北朝南,走入殿中,能够看到中间供奉着两尊五爷的坐像,一尊是木雕,一尊是铜铸,两尊五爷坐像后面供奉着龙父龙母,大龙王、二、三、四龙王。在殿前的过厅处,还摆放着半幅皇帝赐予的銮驾。
传说中五爷(五龙王)喜欢看戏,人们就在五爷庙(五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就是五爷庙戏台,也是五台山的一座戏台,有时能够在这里看到当地戏曲表演(游客出钱点戏,唱给五爷听)。五爷庙的香火较旺,殿前殿内非常拥挤,敬香和拜佛的时注意别烫着别人和别被别人烫伤。
景点/场馆
黛螺顶(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寺庙群区以东,位于陡峭的半山脊黛螺顶上。黛螺顶(寺)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朝台”。五台山的五座台,各有一尊文殊菩萨法像,人们将转遍五座台顶,朝拜五尊文殊菩萨像成为“大朝台”。但要做到“大朝台”,需要较强的体力和充足的时间。黛螺顶把五座文殊菩萨像复制塑造后,集中在一起,来到这里朝拜了五座文殊菩萨像,等于转遍了五座台,所以叫“小朝台”。
前往黛螺顶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索道。步行有两条路,一般游客会选择一条叫“大智路”的台阶路,一共有1080级台阶,全长约500米,信众们相信,这是条通往智慧的道路,走过这条道路的人都能聪明,能增长智慧。还有山北的一条登山路,相比较有些绕远路,但比较平缓。
沿着台阶路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黛螺顶(寺)的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站坛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在旃檩殿内,你能看到一尊站立在佛坛之上释迦牟尼佛像,而不是常见的盘坐模样。五文殊殿内还供奉有五个文殊菩萨像,分别为孺童文殊、无垢文殊、智慧文殊、聪明文殊、狮子吼文殊。
在黛螺顶上,遥望四周,你能看到南、西、北、中四台和台怀镇中心区的众多庙宇,如:塔院寺、菩萨顶、显通寺和万佛阁等。 距离黛螺顶下方几十米处(登大智路时经过这里),有一座寺庙“上善财洞”,是善财洞的另一部分,上善财洞里面有一处“尸陀林”,是一座很大的墓地,里面埋葬了很多在五台山出家的僧人。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近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布局巧妙,共有殿堂160余间。寺中轴线上排列有三重大殿: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
登上台阶,山门前就是一座三门四柱的石牌坊,牌坊全部用汉白玉镂空雕造而成,上面雕满了飞龙、宝境、玉壶等图案,玲珑剔透,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这座牌坊前后整整花了10年时间,是近代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牌坊下的台阶底部,有一座细磨青砖照壁,照壁正中嵌的汉白玉石雕,可看成一幅五台山主要寺庙示意图,构思巧妙,刻工精细,堪称一绝。
在中院的祖师殿前有一座墓塔,是为五台高僧普济所建,通体为汉白玉所筑,造型精美,亦为龙泉一绝。
景点/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