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都江堰景区,位于都江堰市城西岷江干流上,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西元前256年左右修建,是目前中国保存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都江堰碧水浩荡、危崖奇峰、古木参天的佳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风景名胜区。有南桥、离堆古园、卧铁、堰功道、张松银杏、清溪园、伏龙观、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引水口、安澜桥、二王庙、秦堰楼、松茂古道、修之敬治水德政坊、禹王宫、玉垒关、凤栖窝、斗犀台、宣威门、城隍庙等著名景点。
二王庙,是纪念都江堰工程的开凿者——李冰父子的祀庙,在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祀庙背山面水,环境幽静,原来是纪念蜀王的望帝祠,后改为祀李冰父子。宋代之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所以称为“二王庙”。
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是清代重建。二王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庙内还有李冰和儿子二郎的塑像。
大殿东侧茶楼是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可以供游客喝茶。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二王庙香火鼎盛,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至26日,都会在这里有庙会活动。
二王庙前的安澜索桥,横跨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桥面上有钢索横飞江面,两岸的桥墩已经改为混凝土桩。因为是铁索桥,所以走在桥面时,桥会摇摇晃晃,非常刺激。
安澜索桥又名“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重修。当时的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两旁以竹索为栏。现在的桥,下移了约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南桥是一座仿古廊桥,廊桥的天棚有彩画天花及卷棚仿古天棚,所有的木雕进行描金填彩。廊桥边上有一条热闹的美食街,能够吃到各种当地的美食。夜晚的廊桥特别美丽,吹江风,吃小吃,欣赏夜景,非常惬意。
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原名为“普济桥”,曾多次损毁,1959年重建,更名为“南桥”, 1979年再次维修。桥头阔面三间,牌楼式三重檐桥门厅型,屋面为筒瓦屋面,泥塑各类脊、瓜角、走兽、人物等,桥头有木雕、吊爪、龙头、过江花板、木雕挂落等。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分前山和后山两部分,前山是青城山的主体,道教文化、文物古迹多集中这里,这里也是一般游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自然风光取胜,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青城山前山以常观、上清宫为核心,宫观相望。建祖师殿、朝阳洞等人文景观与金鞭岩、石笋峰、丈人山等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景区主要有老君阁、月城湖、天师洞、观音阁、上清宫、天然图画、祖师殿等景点。
青城山后山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里面随处可见潭水瀑布,绿草如茵。景区主要有金壁天仓、泰安古镇、水晶溶洞、三潭雾泉、龙隐峡栈道、双泉水帘、百丈长桥、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景点。
游玩青城山一般来说半天足矣,无需住宿。山间随处有售卖饮食的店铺。如果时间充裕,可在此住宿一晚,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间天师洞和上清宫皆有道观提供食宿。
老君阁在青城山的第一峰绝顶上,海拔1260米,是近年新建的景点。老君阁内供奉着高达7米多的太上老君坐莲像。在这可以远眺岷江和青城山,还有数百里的天府平川。
月城湖位于青城山丈人峰和青龙岗之间,湖水来自青城山上老霄顶的小溪,流淌到开阔的山间谷地,成为了一个小湖。这里湖泊四周草木茂盛,湖水碧绿,周围的山谷倒影在水中,景色十分清幽。
湖泊四周修建了木栈道,步行其间,林荫曲径,充满山林野趣。此外,湖中还有古色古香的游船,供游客畅游。坐在船上,碧绿的色彩满眼流动,山间清风吹拂,甚是惬意。
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1875-1909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这里还是登山路上的一处补给站,有卖食品的小店铺,价格相对较贵。
除了天师洞,过了访宁桥,就可以到青城山的祖师殿。祖师殿始建于晋代。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殿内供奉真武大帝、东岳大帝、吕洞宾及张三丰塑像。
据说这里是唐代薛昌、唐末五代杜光庭、宋代张愈、费元规等道士的隐居地,也是杜光庭读书处的读书台。祖师殿附近还有闻胜亭、问道亭等建筑,其中闻胜亭是冯玉祥所建,抗日战争期间,冯玉祥寓居于此,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建此亭以为纪念。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熊猫谷内有几只萌哒哒的熊猫宝宝,这些熊猫有些是来这里参加野化过渡训练的,它们来到这里,接受圈养大熊猫野化训练,然后接受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是否适合放归自然。
熊猫谷位于都江堰市玉堂镇白马村,全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这里有半原生态的野放过渡实验区,大熊猫暂时会住在外形似碉堡的兽舍里,今后逐步适应野外生活。喜欢大熊猫的游客,可以到这里来看看国宝。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叠溪地震遗址位于茂县较场乡东南2.5公里,岷江东岸二级台地上,背靠七珠山,下临岷江河,面积22万平方米。
据文献记载,叠溪汉为蚕陵县,唐初为冀州,明为叠溪千户所,清改为卫,后隶属茂县。而叠溪城为“贞观时筑,明洪武十一年御使大夫丁玉讨复故地,命指挥童胜复筑。高一丈,围三百几十丈,门四。成化间重修。”叠溪城扼松茂要道之冲,既是军事重镇亦是商留集散地。
1933年8月25日,此地发生7.5级强烈地震,当时整个叠溪城的中心部分几乎是笔直的陷落,21个羌寨全部覆没,由于周围山峰的崩塌,堵塞了岷江,在此之上形成了堰塞湖。当地人习惯把湖叫做“海子”,于是这个350多万平米的堰塞湖就被命名为“叠溪海子”,共有上下两个海子。
地震后古城仅残存东门瓮城一角,南墙一段石狮、石辗、石碑、石缸各一。该遗址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是国际地震界研究地震的重要现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以外,还有点将台、富贵山、偷油洞、玉垒洞、神龟回游等景观可游玩。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中查沟位于九寨沟县漳扎镇内,与九寨沟景区仅一山之隔,是一条长约10公里、宽约3.5公里的峡谷,沟口海拔2000多米,山顶海拔约为4000米,有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查沟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古老的藏族村寨,其神秘的藏族民俗风情和人文资源别具特色。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九寨沟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沟中雪峰林立,林木茂密,水池浅滩五彩斑斓,晶莹的溪水穿行于森林和浅滩之间,加上藏家木楼、经幡和藏羌民族独特的传统习俗,九寨沟被人们称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九寨沟主体呈“Y”字形,由树正沟、日则沟和则查洼沟三条沟组成,总长50余公里。景区内有环保观光车穿梭行驶,招手即停,游客一般会乘坐环保车逐一游览景点。
如果细细品味的话,一天的游览时间是非常不够的,因此,参与景区新推出的淡季二次进沟是不错的选择。
天鹅海的湖面大部分已淤积成浅滩,滩上绿草如茵,周边水草丰美,天鹅常在这里栖息繁殖,海子也因此得名。不过因为天鹅是候鸟,会根据季节的变换而去留,所以并不容易在此见到它们的芳踪。
天鹅海位于日则沟,海拔2905米,与草海的下游相连。四周是茂密的山林和繁盛的花木。
箭竹海位于九寨沟县漳扎镇九寨沟景区内,海拔二千六百多米,是一个深约六米的湖泊。湖面开阔绵长,湖畔箭竹茂盛、高耸入天,湖水中山峦对峙,竹影摇曳,充满生气。
箭竹海中有一种奇特的景观,即是湖水中有一些钙化形成的枯木,有时枯木半露出水面,在上面还会有新生的树苗扎根,这种现象称为腐木更新,或枯木逢春。
此外,电影《英雄》中残剑与无名比剑的片段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因此经常有影迷走进这里,寻找电影中刀光剑影的场景。
熊猫海瀑布高度达80米,是沟内瀑布中落差较大的一个。水流奔腾而下,在栈道边激起水花,跌落深谷的激流,沿着河道狂啸而去。瀑布是在冬天断流后会完全结冰,形成冰瀑,又别有一番景色。瀑布谷底栈梯下有一段坡度较为平缓的下行栈道,栈道沿着激流而建,人走在幽静的栈道中,可以欣赏着气势如虹的激流。从这里开始,沿着栈道进入一片幽林,一直到五花海的出海口,称为幽林栈道。你可以听着淙淙的水声,伴着水流,一路漫步丛林栈道。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九寨沟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沟中雪峰林立,林木茂密,水池浅滩五彩斑斓,晶莹的溪水穿行于森林和浅滩之间,加上藏家木楼、经幡和藏羌民族独特的传统习俗,九寨沟被人们称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九寨沟主体呈“Y”字形,由树正沟、日则沟和则查洼沟三条沟组成,总长50余公里。景区内有环保观光车穿梭行驶,招手即停,游客一般会乘坐环保车逐一游览景点。
如果细细品味的话,一天的游览时间是非常不够的,因此,参与景区新推出的淡季二次进沟是不错的选择。
五彩池位于则查洼沟南段,是九寨沟尤为艳丽的池子,且四季不冻。其以秀美多彩纯净通透而闻名,因水中富含碳酸钙,所以湖水光影斑驳。有阳光的时候时是拍摄的好时机,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五彩池的水来自高处的长海,水中生长着水绵、轮藻、小蕨等水生植物群落,还生长有芦苇、节节草、水灯芯等草本植物。这些植物所含叶绿素深浅不同,在富含碳酸钙质的湖水里,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使得五彩池上半部呈碧蓝色,下半部则呈橙红色,左边呈天蓝色,右边则呈橄榄绿色,五彩斑斓。五彩池池水清澈通透,透过水面,能清晰的看到池底岩石的纹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五彩的光芒。
如今九寨沟重开,这里也成为了观赏秋景的好去处。
下季节海是九寨沟风景区内则查洼沟的一个季节湖,湖边开遍了山花。这里的湖水随着季节的变化,时盈时涸。一般在夏、秋季湖中有水;在冬、春两季,湖床上长满青草,这里成了放牧牛羊的地方。
犀牛海是九寨沟内知名的海子,在海子内有游船出租,是九寨沟内水上活动的场所。这里海拔约2300米,北岸尽头是芦苇丛,南岸出口有森林和瀑布,中间就是蓝得醉人的湖面。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藏族老者骑着犀牛路过这里,当他饮用了这里的湖水后,竟然奇迹般康复了。于是老者日夜饮用这里的湖水,舍不得离开,骑着犀牛进入海中,这个海子便被称为犀牛海。
树正瀑布是入沟见到的瀑布,也是沟内四大瀑布中较小的一个。上游的湖水沿着浅滩直泻而下,被凸起的环形梯状钙华阻击,形成了状似巨形莲瓣的若干瀑面,远视如天海中的一朵睡莲常开不败,十分壮观。
瀑布位于树正群海的上游游人如织的树正寨前公路旁。飞流而下的湖水落入瀑底,往下游的磨坊奔流而去,不断推动下游磨房和转经房的木轮。
在2017年8月8日的地震中,火花海被撕开了一个长达50米的决口,景点受损严重。
昔日的火花海,在双龙海与卧龙海之间,四周丛林茂密,每当清晨太阳升起,湖面金光闪闪,就像众多的火花在水中跳动不止;在傍晚时,逆光下去看,也能看到湖面波光闪烁。
在夏季时,海边野花,花上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与海中火花相映成趣。
盆景滩是进入九寨沟的第一个滩流景观,过荷叶寨继续前行,便来到一片钙化滩流。浅滩上长满了野草,以及白杨、杜鹃、松、柏、柳等乔灌木,远远看就像一座多姿多彩的巨大盆景,所以名为“盆景滩”。
盆景滩是钙化浅滩,在乳白色的钙化堆积物上长有各种植物,由于自然变异,生长出了能够直接从水中汲取养分的根须。 盆景滩河水清澈,周边树木盘根错节,一树一景,就像盆景一样。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黄龙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奇幻美丽的钙化池闻名于世的景区,景区内众多的钙化池池水清澈见底,五光十色十分漂亮,景区内还有森林、峡谷、雪山、瀑布等众多的自然风光,被称为“人间瑶池”。
黄龙风景名胜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黄龙本部和牟尼沟。黄龙本部的黄龙主沟,是黄龙风景名胜区的主景区,也是一般讲黄龙景区时所指的地方。
景区位于松潘县,游览这里的时间是在夏秋季,此时处于湖泊的丰水期,池水面积较大,景色丰美。冬季和初春水量较小,但风景依然不错。
进入黄龙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组精巧别致、水质明丽的池群--迎宾池。池子大小不一,形状奇特,色彩艳丽,错落有效,四周山岳环峙,林木葱茏,山间野花竞放,彩蝶飞舞。山间石径曲折盘旋,点缀着观景亭阁,倍添情趣。
金沙铺地是从洗身洞到娑萝彩池的钙华流,以金黄色为主,镶嵌着乳白、灰、暗绿等色块的坡面上,流淌着薄薄的一层水被,有如金河泻玉,银水溢流。
黄龙后寺有着600余年悠久的历史,属道教观宇。
洞内遍布着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洞内左侧有一石阶,上有建于明朝的三尊坐佛,身上披满钙华结晶,为自然与人工完美结合的产物。每年冬季,洞内冰林、冰笋、冰幔、冰瀑构成一幅冰晶画面,景象绚丽。
池面光洁如镜,水质清丽碧莹,倒映池中的天光云影、雪峰密林,镜像十分清晰,往往使得在此拍摄的照片中印出来后,摄影者自己都难辨倒正。
金黄色的钙华滩如吉祥的莲花宝座,又似嬉水的“龙爪”,银色飞泉从森林中滚滚而来,在金黄的钙华体上飞珠溅玉,直泻潭心,形成迷茫烟雨,游客驻足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竟能雕塑出如此惟妙惟肖的强壮“龙爪”。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上百首诗歌,这里因此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现今的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
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园内亭台林立,古木参天。从正门进入后,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主要建筑物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于中轴线上。工部祠的东北部,是少陵碑亭和大诗人当年的茅屋故居,茅屋以东是盆景园,往南依次是浣花祠、花径、大雅堂和靠近南门的草堂陈列室。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因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大雅堂记》而名。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标志性景观——茅屋故居
茅屋故居,是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复建的,成为了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观。茅屋东侧的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其中有“杜诗绝唱、书法绝品、楠木绝材、刻工绝活”等四绝。
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
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
草堂有三个门,其中正门和南门都位于草堂的南部,北门位于西北部。正门和南门相距不远,游人多从这两个门出入。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庙宇所在。它肇始于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惠陵修建时,在修建惠陵的同时也修建了汉昭烈庙。
约在公元500年前后南北朝时期,武侯祠从成都“少城”迁建惠陵、汉昭烈庙旁,这格局持续到明代。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蜀献王朱椿到武侯祠朝拜,以“君臣宜为一体”为由,将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为一体,由于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影响超过刘备,民间习惯称为“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的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组成,主体建筑为武侯祠。武侯祠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三义庙等,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尊,区域内还有众多的关于诸葛亮和三国文化的碑刻、匾额等。
成都著名的“红墙竹影”,就在景区内,记得拍照哦。
武侯祠的园林区,位于武侯祠西侧,区域内有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建筑,是西南地区惟一一座北方风格的陵园建筑群。武侯祠毗邻锦里(锦里民俗区),可以一并游玩。
文殊院位于青羊区,始建于隋朝,康熙年间重建后,称文殊院。院内供奉着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脱纱、木雕、石刻、泥塑等多种材质。其中有一尊缅甸玉佛,来自缅甸,很是珍贵。
寺院内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5座大殿递次连接,与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浑然一体,再配以其他建筑,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院内还开设有茶馆和具有特色的素餐馆“香斋堂”,使得这里成为本地居民喜爱的休闲之地。
此外,寺内还珍藏有明清以来书画珍品多幅,富有盛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牌匾,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还有唐代玄奘法师顶骨、印度贝叶经、唐代日本鎏金经简等佛教文物。不过,由于是珍贵文物,外人难得一见。
文殊院门前的文殊院街,目前已开辟为号称“都市禅林”的文殊坊,清一色的仿古建筑,很多小吃也依旧经营着。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区西北,是在古蜀文明重要考古发现--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古蜀文明的考古博物馆。
2007年4月,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约40000平方米,分为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园林区等部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体系完整,均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文化及艺术价值。陈列展览从考古现场、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宗教祭祀、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古蜀金沙王国的辉煌。
金沙遗址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三星堆遗址共同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和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核心图案。
金沙遗址博物馆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四川博物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南路,浣花溪公园东侧。博物院馆藏文物中,非常特色的是巴蜀青铜器、张大千绘画作品、四川汉代画像砖和陶塑等。博物院有青华路与浣花南路两个入口,但只有青华路入口对游客开放。
四川博物院共分三层,一层以四川汉代陶石艺术展为主,展示品多为粗旷古朴的汉代石刻艺术和陶塑艺术,这里是了解四川历史的好地方。
二层主要由巴蜀青铜馆、大风堂(张大千书画陈列馆)、中国书画精品馆和瓷器馆组成。大风堂(张大千书画陈列馆),是国内藏有张大千作品最多的地方,收藏分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写意画和大千用印三部分,尤其是临摹敦煌壁画,仿佛带你回到了真正的敦煌。
同在二层的中国书画精品馆,展示有所藏的历代书画珍品100多件,其中有名的当属宋徽宗的《腊梅双禽图》、刘松年的《秋山行旅图》和唐寅的《虚阁晚凉图》,不过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可能会被馆方收藏起来,不一定可以看到。
三层以藏佛之光、万佛寺石刻馆、古风雅韵工艺美术馆、大山回响和百年回眸构成,大多反映出四川的民风民俗。
四川博物院出来,可以去附近的杜甫草堂、青羊宫、武侯祠、锦里逛逛,都距离非常近,可以一并游玩。
成都博物馆(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是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成都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9月15日,先后经历成都市地志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成都市文物管理处、成都市博物馆和成都博物院几个发展阶段。2015年底,新的成都博物馆经成都市委编办批准成立,2016年9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成都博物馆位于市中心天府广场西侧,主体建筑分为南楼和北楼:南楼地上主要为办公和科研区,地下为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北楼主要为展示区,首层为大厅、放映厅、特展厅,地下一层为人与自然专题展,地上二层至三层为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四层为近世篇和民俗篇,五层为中国皮影木偶展,总展陈面积近2万平方米。
成都博物馆藏品总数近20万件,形成了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迄民国时期较为完整的藏品序列,类型涵盖青铜器、金银器、画像砖、石刻、陶瓷器、书画、家具、皮影、木偶、道场画、面具、木雕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形成规模和体系。
开馆以来,成都博物馆接连举办了“倥偬的乡愁——张大千”、“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帝国夏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暨《陈像·蜕变》摄影展”、“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等一系列临展、特展,广受观众好评。
景点/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