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上百首诗歌,这里因此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现今的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
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园内亭台林立,古木参天。从正门进入后,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主要建筑物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于中轴线上。工部祠的东北部,是少陵碑亭和大诗人当年的茅屋故居,茅屋以东是盆景园,往南依次是浣花祠、花径、大雅堂和靠近南门的草堂陈列室。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因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大雅堂记》而名。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标志性景观——茅屋故居
茅屋故居,是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复建的,成为了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观。茅屋东侧的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其中有“杜诗绝唱、书法绝品、楠木绝材、刻工绝活”等四绝。
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
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
草堂有三个门,其中正门和南门都位于草堂的南部,北门位于西北部。正门和南门相距不远,游人多从这两个门出入。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庙宇所在。它肇始于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惠陵修建时,在修建惠陵的同时也修建了汉昭烈庙。
约在公元500年前后南北朝时期,武侯祠从成都“少城”迁建惠陵、汉昭烈庙旁,这格局持续到明代。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蜀献王朱椿到武侯祠朝拜,以“君臣宜为一体”为由,将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为一体,由于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影响超过刘备,民间习惯称为“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的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组成,主体建筑为武侯祠。武侯祠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三义庙等,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尊,区域内还有众多的关于诸葛亮和三国文化的碑刻、匾额等。
成都著名的“红墙竹影”,就在景区内,记得拍照哦。
武侯祠的园林区,位于武侯祠西侧,区域内有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建筑,是西南地区惟一一座北方风格的陵园建筑群。武侯祠毗邻锦里(锦里民俗区),可以一并游玩。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宽窄巷子是成都惟一遗留下来的清朝古街道,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来这里,喝茶、吃火锅,感受成都的闲生活、慢生活和新生活。
你可以在这里要一杯蒙山黄芽,与旁边的老爷子摆摆龙门阵;也可以唤一名“舒耳郎”,舒舒服服的享受掏耳朵的惬意;更可以在小吃摊边,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小吃大快朵颐。夜幕下的宽窄巷子也是别有韵味,点醉、白夜、胡里等酒吧,都充满了成都的时尚感,在夜间绽放它的魅力。
成都“蜀风雅韵”的川剧表演,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蜀风雅韵曾经汇集了众多川剧名角名家,近年来又重聚川内名角,共同推出每晚一场的“经典戏曲,民间绝艺表演”。
蜀风雅韵创于1998年,立足天府之国,面向海内外,全方位展现地道西蜀民间绝艺和经典戏曲,是一家集中国传统艺术表演、民间特色绝技表演和戏曲、戏剧用品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梨园胜地。“蜀风雅韵”四川特色演出,融巴蜀曲艺之精华,涵盖三国文化和巴蜀民间绝技绝活:川剧、变脸、吐火、木偶、茶艺、滚灯等,为蜀文化一绝。蜀风流千古,雅韵传百年。蜀风雅韵,坐落于中国四川成都琴台故径青羊宫古建筑群内,与千古名观青羊宫隔墙毗邻,杜甫草堂、武侯祠遥相招应。蜀风雅韵建筑古朴,有古西蜀敦厚闲散之风骨,曾是兴衰起伏的百年梨园。许久以来即为名角荟萃的川剧演员会馆,是目前四川的一家渊源深厚的民间梨园。蜀风雅韵的锣鼓琴笛,不着一字而尽显风流,吹拉弹唱,曲牌精华一时俱来,生、旦、净、末、丑悉数登场,昆、高、胡、弹、戏纷至沓来。这里有地道的川剧绝活—变脸、吐火、变衣秀,还有滚灯、手影戏驰名盛世中华,更有杖头木偶鬼斧神工,技艺精妙,鼓乐齐鸣荡气回肠,传统声韵余音绕梁。一个晚上,一千年西蜀文化的体验—蜀风雅韵欢迎您。
蜀风雅韵曾经是名角荟萃的川剧演员会馆,近年来重聚川内名角,推出每晚一场“经典戏曲,民间绝艺表演”。不但声名鹊起,被海内外传媒争相报导。弹指间,更使梨园风采昔日重现,传统声韵余音绕梁。西蜀文明薪火相传,得天独厚。变脸、吐火、滚灯驰名中华,杖头木偶鬼斧神工、技艺精妙;女儿清音丝丝入扣,不可言传。听古琴拨动,不觉梦回三国。闻二胡声起,换了浮云苍狗。绝迹多年的手影戏,重返民间;鼓乐齐鸣荡气回肠,喜乐无限。蜀风雅韵志存高远,意欲巴蜀曲艺在民间的复兴,使飘零的曲艺文化在茶馆重现声色,让身怀绝技的名角名家回到民间。今天,蜀风雅韵已成为名角名家荟萃的民间文化会馆,票友爱家往来成都的驻节之地。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都江堰景区,位于都江堰市城西岷江干流上,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西元前256年左右修建,是目前中国保存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都江堰碧水浩荡、危崖奇峰、古木参天的佳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风景名胜区。有南桥、离堆古园、卧铁、堰功道、张松银杏、清溪园、伏龙观、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引水口、安澜桥、二王庙、秦堰楼、松茂古道、修之敬治水德政坊、禹王宫、玉垒关、凤栖窝、斗犀台、宣威门、城隍庙等著名景点。
南桥是一座仿古廊桥,廊桥的天棚有彩画天花及卷棚仿古天棚,所有的木雕进行描金填彩。廊桥边上有一条热闹的美食街,能够吃到各种当地的美食。夜晚的廊桥特别美丽,吹江风,吃小吃,欣赏夜景,非常惬意。
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原名为“普济桥”,曾多次损毁,1959年重建,更名为“南桥”, 1979年再次维修。桥头阔面三间,牌楼式三重檐桥门厅型,屋面为筒瓦屋面,泥塑各类脊、瓜角、走兽、人物等,桥头有木雕、吊爪、龙头、过江花板、木雕挂落等。
二王庙,是纪念都江堰工程的开凿者——李冰父子的祀庙,在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祀庙背山面水,环境幽静,原来是纪念蜀王的望帝祠,后改为祀李冰父子。宋代之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所以称为“二王庙”。
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是清代重建。二王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庙内还有李冰和儿子二郎的塑像。
大殿东侧茶楼是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可以供游客喝茶。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二王庙香火鼎盛,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至26日,都会在这里有庙会活动。
二王庙前的安澜索桥,横跨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桥面上有钢索横飞江面,两岸的桥墩已经改为混凝土桩。因为是铁索桥,所以走在桥面时,桥会摇摇晃晃,非常刺激。
安澜索桥又名“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重修。当时的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两旁以竹索为栏。现在的桥,下移了约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离堆公园就在都江堰景区的市区入口处,多数游客会选择从这个入口进入景区。公园内有一个有42级台阶的小山包,就是离堆,是当年李冰开宝瓶口,凿玉垒山而分离出来的孤堆。公园内有伏龙观和都江堰博物馆等景点。
在离堆上建有伏龙观,原名范贤馆,建于晋代,是纪念汉代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宋代改称伏龙观。观内前殿正中有李冰石像,是1974年迁建安澜索桥时从河中发掘的文物。雕塑于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当时用于作水文标记。
在离堆公园的荟萃宫内,设有都江堰博物馆。馆内展品不多,但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你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可以在参观进去前先来这里看看。
仰天窝广场交通便利,广场上有一处大熊猫自拍艺术品雕塑很是震撼,广场集文创、休闲、美食、打卡等多功能于一体。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分前山和后山两部分,前山是青城山的主体,道教文化、文物古迹多集中这里,这里也是一般游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自然风光取胜,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青城山前山以常观、上清宫为核心,宫观相望。建祖师殿、朝阳洞等人文景观与金鞭岩、石笋峰、丈人山等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景区主要有老君阁、月城湖、天师洞、观音阁、上清宫、天然图画、祖师殿等景点。
青城山后山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里面随处可见潭水瀑布,绿草如茵。景区主要有金壁天仓、泰安古镇、水晶溶洞、三潭雾泉、龙隐峡栈道、双泉水帘、百丈长桥、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景点。
游玩青城山一般来说半天足矣,无需住宿。山间随处有售卖饮食的店铺。如果时间充裕,可在此住宿一晚,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间天师洞和上清宫皆有道观提供食宿。
建福宫是游览青城山的起点,在景区山门的左侧。建福宫始建于晋代,如今看到的建筑大多是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建福宫内还有长达394字的清代青城山知名长联,被赞为“青城一绝”。
建福宫现存两院三殿,三重大殿分别供奉五岳丈人、太上老君、东华帝君等神像。宫前有清溪和缘云阁,宫后有赤诚岩、乳泉、水心亭、梳妆台、林森洞等各名胜古迹。
老君阁在青城山的第一峰绝顶上,海拔1260米,是近年新建的景点。老君阁内供奉着高达7米多的太上老君坐莲像。在这可以远眺岷江和青城山,还有数百里的天府平川。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景点/场馆
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是国内规模较大的民间博物馆,这里有抗战、民俗、红色年代和地震四大系列。聚落中的建筑,都出自名家之手,欣赏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本身就是一大享受。
建川博物馆聚落,不仅将20多个小博物馆集中在一个区域内,更在馆区内开设了酒店、茶馆、文物商店等商业设施,馆区北部还建有人工湖,使得这里更像一个休闲的大公园。
馆区内知名的抗战系列,由五个展馆和三个广场组成。各馆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实物、图片和实景复原等方式,展示出当年抗战的艰辛岁月。其中中流砥柱馆,外观为一座橘红色的立方体,这里也是游人参观的第一站。
民俗系列,由六个展馆组成。各馆收藏了众多川西乃至全国各地的民俗文物,种类繁杂,甚至还有牌匾、绣花鞋和裹脚布。
红色年代系列,通过各种形态的票证、文革宣传画和留声机、幻灯片等音像制品,向现代人展示了那个红色年代。
新建成的地震系列博物馆,免费向观众开放,略显压抑的空间里布满了与2008年汶川大地震有关的藏品。
面对如此多的展馆,建议根据兴趣爱好,每系列选择一到两个展馆观赏为宜。
景点/场馆